近日,曾揭秘“科技與狠活”迅速走紅的“絕命毒師”打假頂流網紅博主辛吉飛被另一打假人王海曝光代言“問題奶粉”。此前,辛吉飛代言了一款“可可駝奶粉”,號稱絕無添加劑,他本人也曾多次強調該產品配料表只有駝奶粉。
直播截圖
王海在曝光博文中表示,自己通過“可可駝旗艦店”購買了這款奶粉,但是檢測出有毒有害物質鄰苯二甲酸二丁酯(DBP),俗稱增塑劑。王海分別對所購買的兩個批次產品進行了檢測,第一次的檢測結果DBP含量為21.6mg/kg,第二次檢測結果DBP含量為0.81mg/kg,按第二次的檢測結果來計算,超標達到了270%;視頻還引用了2012年的媒體報道,指出DBP毒性為三聚氰胺的20倍。
截取自兩次檢測報告
截至目前,辛吉飛未做出任何正面回應,僅是默默將該產品下架了事。而辛吉飛社交媒體賬號的評論區(qū)已經被消費者“攻占”,充斥著對其的質疑聲。
而另一名打假頂流“鐵頭懲惡揚善”也被人曝出此前曾因開設賭場和非法拘禁等犯罪行為被判刑,于2019年刑滿釋放。此外,還有涉嫌尋釁滋事、勒索等多項罪名。這些“黑歷史”震驚了網民,有聲音認為這樣的人打著“懲惡揚善”的口號再不能讓人信服。
網民評論
打假只是方式 流量才是目的
近日,多個平臺上涌現(xiàn)出了許多以“懲惡揚善”為主題的博主,打假成為新的“流量密碼”。從揭秘“科技與狠活”的“絕命毒師”辛吉飛,到把矛頭指向教培機構的“鐵頭懲惡揚善”,他們通過短視頻的形式,吸引大量粉絲關注。隨著打假內容開始在互聯(lián)網平臺上迅速走紅,目前有許多自媒體紛紛效仿開始轉型成為打假博主。目前,網絡打假已然成為一種風氣,似乎無論是誰,只要敢于打假,就會贏得流量和掌聲。
在這流量狂歡的背后,存在著網民對于其打假目的的質疑。有網民認為,這些主播打假只是方式,通過流量變現(xiàn)才是目的。而幾位“頂流”的后續(xù)動作,似乎印證了這種猜疑。
在乘打假流量而起的五個月后,“狂飆兄弟”陷入賬號歸屬權與變現(xiàn)糾紛?!翱耧j兄弟”中的燦龍率先發(fā)布視頻,稱合伙人巴比龍“在雙方未協(xié)商的情況下,私自變更了賬號密碼,將自己踢出局”,上演了一場爭奪流量變現(xiàn)利益的戲碼。
8月14日,“鐵頭懲惡揚善”在某短視頻平臺直播間為新疆農產品帶貨,結果被圍觀的網民瘋狂嘲諷,直播最終草草結束。8月15日,多位商家表示,沒想到會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以后不會再和“鐵頭”合作。在此前的打假視頻中,“鐵頭”通常以激烈的語言和情緒吸引觀眾,自稱是“正義使者”,不怕犧牲,不圖名利。有網民質疑博主“鐵頭”暗訪新東方涉學科培訓是為了蹭流量為帶貨鋪路,而“鐵頭”否認了蹭流量,但承認未來會帶貨。
而“絕命毒師”辛吉飛在爆火后,曾注銷其擁有超600余萬粉絲的社交媒體賬號。但后續(xù)又重開賬號,直播賣貨,打造新媒體傳播矩陣,還代言產品。在此次代言“問題奶粉”之前,辛吉飛就曾被人指出所帶貨商品涉嫌虛假宣傳。在2022年12月初,辛吉飛在一條名為《松茸鮮、味精、雞精都好吃!》的作品中,就口播介紹了一款松茸鮮調味品。之后,醬油、海參、紅茶、枸杞原漿等產品陸續(xù)出現(xiàn)在辛吉飛的視頻中。有網民表示,對比辛吉飛曾強調的不是為了賺錢,如今的做法無異于“打臉”。還有網民認為,辛吉飛這位憑借科普日常生活中關于食品的“狠活兒”火起來的主播,公開賣假貨,“吃相難看”。
打假不能變質 公益回歸公益
這些頂流主播之所以被網民質疑,是因為網民認為一旦“打假”這種維護公眾利益的事與博主個人利益掛鉤后,“打假”這一行為有時就會失去應有的公正,并有可能淪為牟利的工具,甚至會導致“敲詐”商家的事件發(fā)生。此前,辛吉飛曾打假駱駝奶粉,稱駝奶粉就是“科技狠活”“智商稅”。而此次卻搖身一變成為“問題駝奶粉”的代言人,更印證了網民的這種認知。
很多打假博主曝光的市場問題確實存在,在一定程度上能對經營者和相關行業(yè)起到揭露、督促、倒逼、整改的效果;同時,還能增強消費者警惕意識,提升消費者維權能力,的確有其積極的意義。而且,打假自媒體的相關調查、曝光等行為也在法治空間范圍內。但為了避免打假走歪,有必要增強打假主播的自律意識和法律意識,讓其敬畏法律紅線,規(guī)范其消費監(jiān)督行為、維權行為,主動規(guī)避違法侵權的禁區(qū)、風險區(qū)。涉事相關部門、行業(yè)協(xié)會也應加強法治宣傳,教育自媒體運營者知法、懂法、守法。避免一些博主利用輿論逼迫商家關門停業(yè),或者施壓監(jiān)管部門對商家作出超出事實與情節(jié)的過重處罰,規(guī)避打假主播用私“罰”、干預執(zhí)法等行為。
官方主動作為 滿足消費者期待
以“打假”為主題的自媒體之所以能火起來,能挑動大眾的神經,本質上是因為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和對社會健康風氣的期盼。公眾期待一個角色能揭露食品安全問題、鬼秤等不公平的市場問題,而自媒體博主恰好在短時間內擔任了這個角色,迎合了受眾的期待。雖然出于利益考量,以個人為主體的打假風潮大概率難以長期維系。但從短時間內來看,幾位“頭部打假主播”的“翻車”應該不會直接影響打假流量的風潮。只要食品安全問題還在,市場亂象還在,相信自發(fā)打假依然會蔚然成風、打假博主亦會“前赴后繼”。
另一方面,保障食品安全,規(guī)范市場秩序,這個角色亦應呼吁市場監(jiān)管等相關部門的“歸位”擔當。完善市場監(jiān)管制度,提升市場監(jiān)管效用,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,讓公眾共同參與到對假冒偽劣產品、市場不規(guī)范行為的圍追堵截中來。同時,政府部門也應該積極回應社會關切,如規(guī)劃運營官方短視頻打假賬號,打造食品安全科普矩陣等,讓官方主播打假進行揭露,以官方執(zhí)法的模式彌補執(zhí)法監(jiān)督存在的“死角”“暗角”等。只有“天下無假”的市場環(huán)境,才能徹底終結流量打假的風氣,才能更好激發(fā)守法主體的市場活力,從而切實提振廣大消費者的消費信心。
(來源:"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”)
(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VOWeM9RJLykJNw5QLz095Q)